捷英文物館募款計畫

壹、捷英文物館簡介
一、館史輪廓與定位
國立清華大學承楊儒賓及方聖平教授捐贈所藏,於2008年開始籌備文物館,2015年成立文物館籌備處,2018年獲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先生伉儷捐贈館舍興建經費,2021年開始興建館舍,並於2022年正式成立「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正式納本校組織單位。
本館以文物作為載體,立基清華,打造東亞「漢字文化圈」文史地標及在地文史永續平台,定期舉辦展覽,與相關學術文史機構合作,促進學術交流,推廣文史教育,貢獻於在地文化之傳承、反思、創新。本館將成為國內大學中唯一的國際級文物館,未來可與國際知名的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及哈佛燕京圖書館並列,使我國具有東亞近代歷史的詮釋發言權。
二、館藏特色
東亞的現代化有東亞內部的脈絡,從明末至現在,約四百年。台灣恰好是華人地區唯一東亞現代化運動各方勢力匯聚的區域,西歐、日本、尤其中國文化的影響構成了台灣的本質。台灣的關係性構成了台灣的內涵,也構成了東亞文化交流的天生平台,台灣的複雜歷史正是台灣的資產。
本館現已收藏三千餘件東亞漢字文化圈文史書畫作品,預計在兩年內陸續還會有捐贈藏品入冊,預估可達五、六千件。捷英文物館的藏品有下列幾項特色:典藏四百年來的東海交流史書畫、台灣史相關書畫、中日韓三國儒家學者墨跡、南洋各地相關書畫。
三、館舍籌建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伉儷支持本館理念,捐贈新台幣1.1億元興建館舍,為感懷父親曾捷及母親黃月英劬勞,命名為「捷英館」。
「捷英館」由田中央建築師事務所黃聲遠建築師設計監造,於2021年9月開工,於2024年10月竣工,預計2025年正式開始營運。館舍融入南校區樹林中,是一個會呼吸的特色綠建築,空間開放、流動,與大地揉合,除了能靜態地保存史料,也能成為教學及研究的場域。
貳、捐款回饋與運用規劃
為使「捷英文物館」開幕大展盡善盡美,後續營運可長可久,本館邀請您一起來支持,讓豐富的故事悠久傳承,為未來的世代留下永不磨滅的文化遺產!
-
一般捐款回饋
-
單筆10萬元(含)以上:致贈感謝狀一張與精美贈品
-
5年內捐款累積滿100萬元:
-
享清華百人會員所有福利
-
致贈捷英文物館出版之限量珍藏圖錄一本或複製品一幀
-
單筆捐款100萬元:成為「捷英文物館之友」
-
享清華百人會員所有福利
-
館內銘文勒石紀念
-
親友專屬文物館深度導覽一次(2-3小時)
-
文物館庭院私人活動申請(party)一次
-
VIP藝文活動一次
-
致贈捷英文物館出版之限量珍藏圖錄一本或複製品一幀
-
大額贊助:空間冠名回饋
最多可分5年付款,冠名權20年,需簽訂合約。簡述如下:
-
意象迴廊:2,000萬元
-
展間01:2,000萬元
-
展間02:1,500萬元
-
展間3-1:3,000萬元
-
展間3-2:3,000萬元
-
三合院文史地景冠名:1,500萬元
-
募款目標:新台幣1億3,000萬元
參、結論
典藏於捷英文物館的文史資料,將成為一扇連結過去記憶和未來發展的寶藏之門,承載著無價的歷史價值。建設與維運是項龐大工程,文史資料極為脆弱與不易保存,需要大量的資源與資金挹注。每一份捐款,都能累積巨大力量,不僅是支持一個計畫,更是參與一個讓社會更美好的任務。
感恩您的慷慨解囊,捷英文物館將提供一個「讓台灣社會了解彼此存在的現狀及過去歷史」的場所,邀請清大師生校友與社會大眾在森林裡討論、分享、建立論述,尊重、包容台灣各面向的人文風景及多元價值,結合傑出的建築設計,發展出台灣當代「自然文化與歷史文化相互辯證」的新視野。
<捐款請備註>
捐款用途:文物館籌備處專款
<聯繫窗口>
執行單位:捷英文物館
e-mail:museum@my.nthu.edu.tw